本草纲目

《本草纲目》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,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。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,撰成于万历六年(1578年)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 從《本草綱目》完稿至刻印,中間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,原因是當時《本草綱目》沒有名家的讚許與政府的支持,李時珍到過蘄州、黃州和武昌,都找不到承印的書商。1579年,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,但仍未成功。1590年,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幫助,出錢刻印。可惜,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,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。
《本草纲目》共52卷,载药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),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,方剂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確定名稱)、集解(敘述產地)、正误(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)、修治(炮製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)等项。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,附錄61種,共942種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,共計1095種,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%。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雜草等九類。

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三七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三七,釋名 山漆、金不換。
氣味 (根)甘、微苦、溫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吐血、咳血不止。用三七一錢,口嚼爛,米湯送下。
2、赤痢血痢。用三七三錢,研細,淘米水調服。
3、大腸下血。用三七研細,淡白酒調一至二錢服。三服可愈。
4、婦女血崩。治法同上。
5、重度赤眼。用三七根磨汁,塗眼睛周圍,很見效。
6、無名癰腫,疼痛不止。用三七根磨米醋調塗;如癰已破,則用三七研細幹塗。
7、虎咬蟲傷。用三七研細,每服三錢,米湯送下。另取三七嚼塗傷處。

三七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