薰草(零陵香,釋名 蕙草、香草、燕草、黃零草。
氣味 甘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傷寒下痢。用薰草、當歸各二兩,黃連四兩,加水六升,煮成二升服下。一天服三次。
2、傷寒狐惑(按:狐惑症像是:蟲蝕下部,痛癢不止,脈數而無熱,汗出不止。病初起時,目盡赤,七、八日後,四角變黃黑) 。用薰草、黃連各四兩,咬細。在白酸漿一斗中浸一夜。煮成二升,分三次服。
3、頭風旋暈(痰逆、噁心、懶食)。用真零陵香、藿者葉、香附子( 炒), 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茶湯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
4、小兒鼻塞頭熱。用薰草一兩、羊髓三兩,慢火熬成膏,去滓,以膏揉摩背上。每天三至四次。
5、頭風白屑。用薰草、白芷等分,加水煎成汁,倒入雞蛋白調勻,搽頭幾十次,以後永不生屑。
6、牙齒疼痛。用薰草葉煎水含漱。
7、夢遺失精。用薰草、人參、白朮、白芍藥、生地黃、茯神、桂心、炙甘草各二兩,大棗十二枚,加水八升煮成三升,分二次服。此方名“薰草湯”。
8、節育斷產。用薰草研細。每服二錢,酒送下。連續服五次,可保一年不孕。
9、赤白痢。用薰草去根,在鹽酒中浸半月,取出炒乾,每一兩加廣木香一錢半,共研為末。每服一錢半,冷水送下。三、四次以後用熱米湯送服一錢半,即可止痢。用藥期間,忌食生梨。此方名“返魂丹”。
薰草(零陵香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本草纲目
《本草纲目》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,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。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,撰成于万历六年(1578年)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 從《本草綱目》完稿至刻印,中間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,原因是當時《本草綱目》沒有名家的讚許與政府的支持,李時珍到過蘄州、黃州和武昌,都找不到承印的書商。1579年,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,但仍未成功。1590年,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幫助,出錢刻印。可惜,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,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。
《本草纲目》共52卷,载药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),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,方剂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確定名稱)、集解(敘述產地)、正误(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)、修治(炮製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)等项。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,附錄61種,共942種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,共計1095種,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%。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雜草等九類。
《本草纲目》共52卷,载药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),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,方剂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確定名稱)、集解(敘述產地)、正误(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)、修治(炮製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)等项。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,附錄61種,共942種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,共計1095種,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%。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雜草等九類。
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
無名精的功效和作用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無名精,釋名亦名天蔓菁、天門精、地菘、玉門精、麥句姜、蟾蜍蘭、蛤蟆
藍、蚵草、豕首、彘顱、活鹿草、劉草、皺面草、母豬芥。果實名鶴蝨,
根名杜牛膝。
氣味 (葉、根)甘、寒、無毒。李時珍說:“微辛、甘、有小毒”。
主治
1、吐血。用天名精曬乾研細,每服一、二錢,茅花泡湯調服。
2、咽喉腫塞,痰涎壅滯。用天名精根、葉搗汁,鵝毛蘸取掃入喉部。
又方:用天名精、鼓捶草一同搗汁灌下。灌喉不行,可灌鼻。有吐就好。
又方:天名精(春夏用莖,秋冬用根)一把、青礬半兩,同研細,點患處,食吐膿血、痰涎即愈。
3、風毒瘰癧。用地菘搗爛敷患處,藥乾後即更換。
4、疔瘡腫毒。用地菘葉和酒糟一起,搗爛敷患處。
5、蛔蟲、蟯蟲。用鶴蝨研為細末,每服一匙,肥肉湯送下。
無名精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藍、蚵草、豕首、彘顱、活鹿草、劉草、皺面草、母豬芥。果實名鶴蝨,
根名杜牛膝。
氣味 (葉、根)甘、寒、無毒。李時珍說:“微辛、甘、有小毒”。
主治
1、吐血。用天名精曬乾研細,每服一、二錢,茅花泡湯調服。
2、咽喉腫塞,痰涎壅滯。用天名精根、葉搗汁,鵝毛蘸取掃入喉部。
又方:用天名精、鼓捶草一同搗汁灌下。灌喉不行,可灌鼻。有吐就好。
又方:天名精(春夏用莖,秋冬用根)一把、青礬半兩,同研細,點患處,食吐膿血、痰涎即愈。
3、風毒瘰癧。用地菘搗爛敷患處,藥乾後即更換。
4、疔瘡腫毒。用地菘葉和酒糟一起,搗爛敷患處。
5、蛔蟲、蟯蟲。用鶴蝨研為細末,每服一匙,肥肉湯送下。
無名精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