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慈姑,釋名亦名金燈、鬼燈、朱姑、鹿蹄草、無義草。
氣味 (根)甘、微辛、有小毒。
主治
1、面皰斑痣。用山慈母根每夜塗搽,早上洗去。
2、牙齦腫痛。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湯隨時漱口,漱後吐出。
3、癰疽疔痛。用山慈姑(連根)、蒼耳草等分,搗爛。取好酒一杯,濾出藥汁溫服。或將兩藥幹研成末,每服三錢,酒送下。
4、風痰 疾。用山慈姑一個,滴茶磨成泥。中午時以茶調勻服下,躺著曬一會太陽,即有惡物吐出,病自斷根。如不吐,可喝一點熱茶。
5 、一切瘡毒,蛇蟲毒,飲食毒,瘴氣等。用“萬病解毒丸”(一名“太已紫金丹”、“玉樞丹”)。 “丹居家遠出、行兵動眾,不可無此”。其配方如下:
山慈姑,去皮,洗淨,焙乾,取二兩;川五倍子,洗刷,焙乾,取二兩;千金子仁,研細,以紙壓去油質,取一兩;紅牙大戟,去蘆,洗淨,焙乾,取一兩半;麝香三錢。各藥共研為末,加濃糯米湯調和,細搗,作
成一錢一錠的藥劑。斟酌病情,或外治,或內服。
山慈姑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本草纲目
《本草纲目》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,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。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,撰成于万历六年(1578年)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 從《本草綱目》完稿至刻印,中間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,原因是當時《本草綱目》沒有名家的讚許與政府的支持,李時珍到過蘄州、黃州和武昌,都找不到承印的書商。1579年,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,但仍未成功。1590年,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幫助,出錢刻印。可惜,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,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。
《本草纲目》共52卷,载药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),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,方剂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確定名稱)、集解(敘述產地)、正误(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)、修治(炮製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)等项。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,附錄61種,共942種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,共計1095種,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%。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雜草等九類。
《本草纲目》共52卷,载药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),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,方剂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確定名稱)、集解(敘述產地)、正误(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)、修治(炮製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)等项。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,附錄61種,共942種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,共計1095種,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%。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雜草等九類。
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
胡黃連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胡黃連,釋名 亦名割孤露澤。
氣味 (根)苦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傷寒勞复(身熱,尿赤如血色)。用胡黃連一兩、山梔子二兩(去殼),加蜜半兩拌勻,炒至微焦,研細,再加豬膽汗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。另取生薑二片、烏梅一個,浸在三合童便中,半日後,去渣留尿,加溫,飯後將藥丸送下。
2、小兒潮濕、盜汗。用胡黃連、柴胡,等分研細,加煉蜜做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服一至五丸,按年歲加減。丸子先用酒少許化開,再加水煮開多次後用藥渣同服。
3、小兒疳熱(肚脹,潮熱,發焦。不可用大黃、黃芩等傷胃的藥物)。用胡黃連半兩、靈脂一兩,共研為末,加入雄豬膽汁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一、二十丸,米湯送下。
4、小兒疳瀉,冷熱不調。用胡黃連半兩、棉薑一兩(炮過),共研為末。每服半錢,甘草湯送下。
5、小兒黃疸。用胡黃連、川黃連各一兩,共研為末。另取黃瓜一個,挖去瓤子,把藥放進去。瓜外用面裹一層,煨熟,剝掉面層,搗爛藥瓜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按年齡大小酌給藥量,溫水送下。
6、吐血、鼻出血。用胡黃連、生地黃,等分為末,加豬膽汁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臨睡時服五十丸,茅花湯送下。
7、血痢不止。用胡黃連、烏梅肉、灶下土,等分為末,茶送下。
8、嬰兒眼睛發紅。用胡黃連研細,加茶調勻,塗手足心。
9、癰疽瘡腫。用胡黃連、穿山甲(燒存性),等分為末,加茶或雞蛋清調搽。瘡已潰或未潰都可用此方。
10、痔瘡疼腫難忍。用胡黃連末和鵝膽汁調勻塗患處。
胡黃連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氣味 (根)苦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傷寒勞复(身熱,尿赤如血色)。用胡黃連一兩、山梔子二兩(去殼),加蜜半兩拌勻,炒至微焦,研細,再加豬膽汗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。另取生薑二片、烏梅一個,浸在三合童便中,半日後,去渣留尿,加溫,飯後將藥丸送下。
2、小兒潮濕、盜汗。用胡黃連、柴胡,等分研細,加煉蜜做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服一至五丸,按年歲加減。丸子先用酒少許化開,再加水煮開多次後用藥渣同服。
3、小兒疳熱(肚脹,潮熱,發焦。不可用大黃、黃芩等傷胃的藥物)。用胡黃連半兩、靈脂一兩,共研為末,加入雄豬膽汁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一、二十丸,米湯送下。
4、小兒疳瀉,冷熱不調。用胡黃連半兩、棉薑一兩(炮過),共研為末。每服半錢,甘草湯送下。
5、小兒黃疸。用胡黃連、川黃連各一兩,共研為末。另取黃瓜一個,挖去瓤子,把藥放進去。瓜外用面裹一層,煨熟,剝掉面層,搗爛藥瓜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按年齡大小酌給藥量,溫水送下。
6、吐血、鼻出血。用胡黃連、生地黃,等分為末,加豬膽汁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臨睡時服五十丸,茅花湯送下。
7、血痢不止。用胡黃連、烏梅肉、灶下土,等分為末,茶送下。
8、嬰兒眼睛發紅。用胡黃連研細,加茶調勻,塗手足心。
9、癰疽瘡腫。用胡黃連、穿山甲(燒存性),等分為末,加茶或雞蛋清調搽。瘡已潰或未潰都可用此方。
10、痔瘡疼腫難忍。用胡黃連末和鵝膽汁調勻塗患處。
胡黃連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秦艽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秦艽,釋名 艽,音交。亦名秦瓜,秦 。
氣味 苦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黃疸。用秦艽半兩,浸酒半升中,空腹飲酒。有酒量的人服後易見效。又方:秦艽三兩,牛乳一升,煮成七合,作兩次服下。
2、暴瀉、大渴、大飲。用秦艽二兩、灸甘草半兩,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3、傷寒煩渴。用秦艽一兩,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,作兩次服。
4、 急勞煩熱(身體酸疼,骨蒸潮熱)。用秦艽、柴胡各一兩,甘草五錢,研細。每服三錢,開水調下。
5、小兒骨蒸潮熱,減食瘦弱。用秦艽、灸甘草各一兩,每服一至二錢,水煎服。
6、小便艱難。用秦艽一兩,水一碗,煎至六分,分兩次服。又方:秦艽、冬葵子,等分為末,每服一小匙,酒送下。
7、胎動不安。用秦艽、灸甘草、炒鹿角膠各半兩,共研為末,每服三錢,又水一大碗、糯米五十粒煎服。又方:秦艽、阿膠(炒)、艾葉,等分為末,每服三錢,以水一大碗、糯米五十粒煎服。
8、一切瘡口不合。用秦艽研末敷上。
秦艽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氣味 苦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黃疸。用秦艽半兩,浸酒半升中,空腹飲酒。有酒量的人服後易見效。又方:秦艽三兩,牛乳一升,煮成七合,作兩次服下。
2、暴瀉、大渴、大飲。用秦艽二兩、灸甘草半兩,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3、傷寒煩渴。用秦艽一兩,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,作兩次服。
4、 急勞煩熱(身體酸疼,骨蒸潮熱)。用秦艽、柴胡各一兩,甘草五錢,研細。每服三錢,開水調下。
5、小兒骨蒸潮熱,減食瘦弱。用秦艽、灸甘草各一兩,每服一至二錢,水煎服。
6、小便艱難。用秦艽一兩,水一碗,煎至六分,分兩次服。又方:秦艽、冬葵子,等分為末,每服一小匙,酒送下。
7、胎動不安。用秦艽、灸甘草、炒鹿角膠各半兩,共研為末,每服三錢,又水一大碗、糯米五十粒煎服。又方:秦艽、阿膠(炒)、艾葉,等分為末,每服三錢,以水一大碗、糯米五十粒煎服。
8、一切瘡口不合。用秦艽研末敷上。
秦艽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防風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防風,釋名亦名銅芸、茴芸、茴草、屏風、 根、百枝、百蜚。
氣味 甘、溫、無毒。
主治
1、自汗不止。用防風,去掉蘆頭(按:蘆頭是指接近根部的葉柄殘基),每服二錢,浮麥煎湯送下。又方:防風用面炒過,豬皮煎湯送下。
2、盜汗。用防風二兩、芎一兩、人參半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半錢,臨睡時服。
3、老人便秘。用防風、枳殼(麩炒)各一兩,甘草半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飯前服,開水送下。
4、偏頭風與正頭風。用防風、白芷,等分為末。每服二、三匙。童便五升煎至四升,分兩次送藥服下。
5、破傷風(牙關緊閉)。用天南星、防風,等分為末。每服二、三匙。童便五升煎至四升,分兩次送藥服下。
6、小兒解顱(按:指囟門久不閉合)。用防風、白及、柏子仁,等分為末,乳汁調塗囟門。一天換藥一次。
7、婦女崩中。用防風(去蘆頭), 灸赤為末,每服一錢,以麵糊酒調下。此方稱“獨聖散”。
8、中烏頭、芫花、野菌等毒。用防風煎汁服。
防風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氣味 甘、溫、無毒。
主治
1、自汗不止。用防風,去掉蘆頭(按:蘆頭是指接近根部的葉柄殘基),每服二錢,浮麥煎湯送下。又方:防風用面炒過,豬皮煎湯送下。
2、盜汗。用防風二兩、芎一兩、人參半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半錢,臨睡時服。
3、老人便秘。用防風、枳殼(麩炒)各一兩,甘草半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飯前服,開水送下。
4、偏頭風與正頭風。用防風、白芷,等分為末。每服二、三匙。童便五升煎至四升,分兩次送藥服下。
5、破傷風(牙關緊閉)。用天南星、防風,等分為末。每服二、三匙。童便五升煎至四升,分兩次送藥服下。
6、小兒解顱(按:指囟門久不閉合)。用防風、白及、柏子仁,等分為末,乳汁調塗囟門。一天換藥一次。
7、婦女崩中。用防風(去蘆頭), 灸赤為末,每服一錢,以麵糊酒調下。此方稱“獨聖散”。
8、中烏頭、芫花、野菌等毒。用防風煎汁服。
防風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