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纲目

《本草纲目》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,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。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,撰成于万历六年(1578年)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 從《本草綱目》完稿至刻印,中間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,原因是當時《本草綱目》沒有名家的讚許與政府的支持,李時珍到過蘄州、黃州和武昌,都找不到承印的書商。1579年,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,但仍未成功。1590年,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幫助,出錢刻印。可惜,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,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。
《本草纲目》共52卷,载药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),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,方剂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確定名稱)、集解(敘述產地)、正误(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)、修治(炮製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)等项。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,附錄61種,共942種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,共計1095種,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%。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雜草等九類。

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

紫菀的功效和作用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紫菀,釋名亦名青菀、紫茜、返魂草、夜牽牛。
氣味 (根)苦、溫、無毒。
主治
1、肺傷咳嗽。用紫菀花五錢,加水一碗,煎至七成,溫服。一天服三次。
2、久咳不愈,用紫菀、款冬花各一兩,百部半兩,搗、篩為末。每服三錢,以薑三片、烏梅一個,煎湯調下。一天服兩次。
3、吐血咳嗽。用紫苑、五味子炒過,共研為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次含化一丸。
4、產後下血。用紫菀末五撮,水沖服。
5、纏喉風痺。用紫菀根一條,洗淨,放入喉部,有涎出,病即漸愈。

紫菀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地黃的功效和作用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地黃,釋名 亦名(音戶)、芑(音起)、地髓。
氣味(生地黃)甘、寒、無毒。 (熟地黃)甘、微苦、微溫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吐血唾血,補虛、除熱,去癰癤。用生地黃不拘多少,三搗三壓,取全部液汁,裝瓦器中,蓋嚴,在熱水中熬濃,去渣再煎成糖稀狀,做成丸子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溫酒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此方名“地黃煎”。
2、利血生精。用地黃(切)二合,與米同煮,熟後以酥二合、蜜一合同炒香放入,再煮熟食下。此方名“地黃粥”。
3、明目補腎。用生、熟地黃各二兩, 川椒紅一兩,共研為末,加蜜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服,鹽湯送下。
4 、虛損(或大病後,或積勞後,四休沉滯,骨肉酸痛,呼吸力少,或小腹拘急,咽乾唇燥,飲食無味,多臥少起)。用生地黃二斤,面一斤,搗爛炒乾炒末​​。每服一匙,空心服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
5、病後虛汗(口乾心躁)。用熟地黃五兩,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,分三次服,一天服完。
6、咳嗽唾血,癰疽勞瘵。用生地黃汁十六斤、人參末一斤半、白茯苓末三斤、白沙蜜十斤, 拌勻,小火熬三晝夜,成膏。每服一匙,開水或酒送下。此方名“玉膏”。
7、吐血便血。用地黃汁六合,銅器煮開,加牛皮膠一兩,等化儘後再加薑汁半杯。分三次服完。
8、小便帶血、吐血、耳鼻出血。用生地黃汁半升、生薑汁半合、蜜一合,調勻服。
9、月經不止。用生地黃汁一碗,加酒一碗煎服。一天服兩次。
10 、月經不調,久不受孕。用熟地黃半斤、當歸二兩、黃連一兩,在酒中泡一夜,取出焙乾研細為末,加煉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米湯或溫酒送下。 ; 11 、妊娠漏胎, 下血不止。用生地黃汁一升,泡在酒四合中,煮開幾次後服下,不止再服。又方:用生地黃為末,酒沖服一匙,晝夜各服一次。又方:用生地黃、熟地黃,等分為末。每服半兩,空心服,白朮、枳殼煎湯調下,每日服二次。此方名“二黃
丸”。
12、妊娠胎動。用生地黃搗汁,煎開,加雞蛋白一枚,攪勻服下。
13 、產生血痛(腹中有硬塊作痛)。有熟地黃一斤、陳生薑半斤,同炒乾為末。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此方名“黑神散”。
14 、產後中風。用生地黃五兩,搗出汁,生薑五兩,也搗成汁。以生地黃渣浸薑汁中,生薑渣浸生地黃汁中,過一夜。次日取兩藥炒黃,焙乾,研細。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
15、胞衣不出。用生地黃汁一升,苦酒三合,調勻溫服。
16 、熱悶昏迷。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。如大渴飲水不止,則用生地黃根、生薄荷葉等分搗爛,榨取汗,加麝香不許,冷水調服。覺心下頓涼, 即不再服藥。
17、疔腫乳癰。用生地黃搗爛敷患處,藥變熱,即須更換。
18 、跌打損傷,瘀血在腹。用生地黃汁三升,加酒一升半,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,分三次服完。
19 、眼睛紅痛。用生地黃、黑豆各二兩,搗成膏,臨臥時先以鹽湯洗眼,再以藥膏塗蓋在眼皮上。次日晨,用水把藥膏浸濕、洗掉。
20 、牙疳膿血。用生地黃一斤、鹽二合,共搗成團,外用面裹住,投火中燒焦,剝出面殼,藥中加麝香一分,研勻,貼患處。
21 、牙齒動搖。用棉裹生地黃放口中細嚼,令藥汁作用於齒根,最後將汁涸下。
22 、耳中常鳴。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,一天換幾次。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。
23、犬咬傷。用地黃搗汁塗傷處。

地黃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