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纲目

《本草纲目》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,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。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,撰成于万历六年(1578年)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金陵(今南京)正式刊行。 從《本草綱目》完稿至刻印,中間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,原因是當時《本草綱目》沒有名家的讚許與政府的支持,李時珍到過蘄州、黃州和武昌,都找不到承印的書商。1579年,他赴當時中國刻印書籍的中心南京尋求出版,但仍未成功。1590年,他終於得到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幫助,出錢刻印。可惜,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,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。
《本草纲目》共52卷,载药1892种(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),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,方剂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確定名稱)、集解(敘述產地)、正误(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)、修治(炮製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)等项。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,附錄61種,共942種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,共計1095種,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%。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木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雜草等九類。

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桔梗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桔梗,釋名 亦名白藥、梗草、薺。
氣味 (根)辛、微溫、有小毒。李時珍認為:“當以苦、辛、平為”。
主治
1、胸滿不痛。用桔梗、枳殼等分。煎水二杯,成一杯,溫服。
2、傷寒腹脹(陰陽不和)。用桔梗、半夏、陳皮各三錢,生薑五片,煎水二杯,成一杯服。此方名“桔梗半夏湯”。
3、痰嗽喘急。用桔梗一兩半,研細,用童便半升,煎成四合,去渣後溫服。
4、肺癰咳嗽(胸滿振寒,脈數咽乾,先吐臭痰,後吐臭膿)。用桔梗一兩、甘草二兩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 溫服。吐出膿因時,是病漸愈之象。此方名“桔梗湯”。
5、喉痺。用桔梗二兩,水三升,煎成一升。一次服下。
6、咽痛。先服甘草湯,如不愈,再服桔梗湯。
7、口舌生瘡。治法同上。
8、蟲牙腫痛。用桔梗、薏苡,等分為末,內服。
9、骨槽風(牙齦腫痛)。用桔梗研細,與棗肉調成丸子,如皂角子大。裹棉內,上下牙咬住。常用荊芥煎湯嗽口。
10、牙疳。用桔梗、茴香等分,略燒後研細敷患處。
11、眼睛痛,眼發黑。用桔梗一斤、黑牽牛頭三兩,共研細,加蜜成丸, 如梧子大。每服四十丸,溫水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此方稱“桔梗丸”。
12 、鼻血不止。用桔梗研細, 加水調勻。每服一茶匙, 一天服四次。藥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。
13、吐血下血。治法同上。
14、打傷閼血。用桔梗末,每服少許,米湯送下。
15、中蠱下血(下血如雞肝色,大量排出,病熱很險)。用桔梗研細,每服一茶匙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初時須強灌。約七天之後,血止。可吃豬肝湯補身體。藥中也可加犀角,用量與桔梗等分。
16、懷孕中惡(心腹突然大痛)。用桔梗一兩,銼細,加生薑三片。水一
杯煎服。
桔梗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人參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人參,釋名亦名黃參、血參、人銜、鬼蓋、神草、土精、地精、海腴、皺面還丹。
氣味 (根)甘、微寒、無毒。
主治
1、陰虧陽絕之症(昏眩、自汗、痰鳴、脈大)。用人參十兩細切,加水二十碗浸透,以桑柴火緩煎成膏。每服一至三碗。持續服至病癒。以方
名“人參膏”。
2、胸中痞堅,脅下逆氣搶心。用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各三兩,加水八升,煎至三升。每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此方名“治中湯”(理中湯)。
3、脾胃氣虛,不思飲食。用人參一錢、白朮二錢、茯苓一錢、灸甘草五分、姜三片、棗一枚,加水二杯,煎至一杯,飯前溫服。此方名“四君子湯”(按:各藥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)。
4、開胃化痰。用人參二兩(焙)、半夏五錢(薑汁浸後焙乾),共研為末,和麵揉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至五十丸,薑湯送下。飯後服。一天服三次。藥中加陳皮五錢亦可。
5、胃寒氣滿,飢不能食。用人參二錢、生附子半錢、生薑二錢,加水七合煎成二合,調入雞蛋清一個,空心服下。
6、胃虛惡習,或嘔吐有痰。用人參一兩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,再加竹瀝一杯、薑汁三匙。溫服。此方最宜老人。
7、反胃(飲食入口即吐,病人衰弱無力)。用人參三兩,切片,加水一升,煮成四合,熱服。同時用人參汁加雞蛋白、薤白(即頭)煮粟米粥吃。
8、妊婦腹痛吐酸,不能飲食。用人參、炮乾薑,等分為末。加生地黃汁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湯送下。
9、陽虛氣喘,自汗盜汗,氣短頭暈。用人參五錢、熟附子一兩,分為四帖。每帖以生薑十片,加月二碗,煎成一碗,溫服。
10、喘急欲絕。用人參末煎湯,每服一茶匙。一天服五至六次。
11、產後發喘。用人參末一兩;另有蘇木二兩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後, 調參末內服。有特效。
12、產後諸虛、發熱、自汁。用人參、當歸,等分為末;另以水三升,加豬腰子一個(切片),糯米半合,蔥白二個,煮米至熟。取汁一碗,將人參、當歸藥末調入煎湯,飯前溫服。
13、產後大便不能,出血很多。用人參、麻子仁、枳殼(麥麩炒過),​​共研細,加蜜成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湯送下。
14、橫生倒產。用人參末、乳香末各一我,丹砂五分,共研細,加雞蛋白一個,生薑汁三匙,攪勻後冷服。有特效。
15、怔忡自汗,心氣不足。用人參、當歸各半兩,和閹豬腰子一對(切片)同煎,空心服。藥渣焙乾為末,以山藥末作糊和藥成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棗湯送下。藥中亦可加乳香二錢。
16、肺虛久咳。用人參二兩、鹿角膠(灸過)一兩,共研為末,每服三錢。薄荷豉湯(如蔥)送下。
17、喘嗽咳血,脈弱無力。用人參末三錢,雞蛋白調勻,清晨服下,服後即去枕仰臥。病不久者,一服可愈。久病者兩服有效。以烏雞蛋的蛋白調藥。效果更佳。
18、咳嗽吐血。用人參、黃芪、麵粉各一兩,百合五錢,共研為末,滴水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飯前服,茅根湯送下。又方:人參、乳香、丹砂,等分為末,加烏梅肉和成丸子,如彈子大,每天服一丸,開水送下。
19、吐血下血,血如泉湧。用人參五錢(焙)、側柏葉(先蒸後焙)、荊芥穗(燒存性)各五錢,共研為末。每取二錢加入麵粉二錢中,以水調成稀糊吃下。
20、鼻血不止。用人參、嫩柳枝,等分為末。每服一錢,日服三次。無柳枝可用蓮子心代。
21、陰虛尿血。用人參(焙)、黃芪(鹽水灸),等分為末;另用紅皮蘿蔔一枚,切成四片蜜灸,灸過再灸,以用盡二兩蜂蜜為止。每服以蘿蔔一片蘸藥末吃,鹽開水送下。
22、水渴。用人參末,蛋白調勻。每服一錢。一天服三、四次。又方:人參、栝樓根等分,生研為末,煉蜜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飯前以麥門冬煎湯送下。一天服兩次。此方名“玉壺丸”。又方:人參一兩,甘草二兩(雄豬膽汁浸後加灸),腦子半錢,共研為末,調蜜做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次嚼一丸,冷開水送下。又方:人參一兩,葛粉二兩,共研為末。同時,在豬湯一升中,加藥三錢、蜜二兩,慢火熬成膏子。每夜含咽一匙。三次見效。
23、痢久暈厥,六脈沉香。用人參、附子各一兩半,每次取半兩,加生薑十片、丁香十五粒、粳米一撮,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,空心溫服。
24、禁口痢。用人參、蓮肉各三錢,水煎成濃湯,一口一口細吞之。或加薑汁炒過黃連三錢同煎亦可。
25、老人虛痢不止,不能飲食。用人參一兩、鹿角一兩、鹿角(去皮,炒過)五錢,共研為末,每服一茶匙,米湯調下。一天服三次。
26、傷寒壞症(傷寒症或其他時疫,病久體弱,脈沉伏,不省人事)。用人參一兩,加水二杯,煎至一杯,以井水浸冷後服下。不久,鼻樑出汗, 既藥有效。此方名“奪命散”(即“復脈湯”)。
27、傷寒厥逆(身有微熱,煩躁,六脈沉細)。用人參半兩,水煮,調牛膽南星末二錢,熱服。
28、筋骨風痛。用人參四兩,酒泡三天,取出曬乾,與土茯苓一斤、山慈姑一兩,共研為末,煉蜜和藥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飯前服, 米湯送下。
29、小兒風 抽筋。用人參、蛤粉、丹砂,等分為末,加母豬血和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金銀湯送下。一天服兩次。
30、小兒驚後眼斜。用人參、阿膠、糯米(炒成珠)各一錢,加水一碗,煎至七成,溫服。一天服兩次。
31、蜈蚣、蜂蠆螫傷。用人參末塗敷。
人參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肉蓯蓉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肉蓯蓉,釋名 亦名肉鬆容、黑司命。
氣味 甘、微溫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勞傷,精敗面黑。用肉蓯蓉四兩,水煮爛,切薄研細,燉羊肉吃。
2、腎虛白濁。用肉蓯蓉、鹿茸、山藥、白茯苓,等分為末,加米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棗湯送下。
3、汗多便秘(年老或體虛的病人)。用肉蓯蓉(酒浸,焙過)二兩、沉香末一兩,共研為末。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、八丸。白開水送下。
4、消中易飢(按:患此病者常多食,但身體很消瘦)。用肉蓯蓉、山萸、五味子等分,共研為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鹽酒送下。
5、破傷風(口禁,身強直)。用肉蓯蓉切片曬乾,燒成煙熏傷處,累效。

肉蓯蓉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長松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長松,釋名 亦名仙茆。生古松下,根色如薺 ,味似人參。
氣味 (根)甘、溫、無毒。
主治
長鬆一兩五錢,熟地黃八錢,生地黃、黃芪(蜜灸)、陳皮各七錢,當歸、厚朴、黃各五錢,白芍藥(煨)、人參、枳殼各四錢,蒼朮(米泔制)、半夏(制)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砂仁、黃連各三錢,木香、蜀椒、胡桃仁
各二錢,小紅棗肉八個,老米一撮,燈心(五寸長)一百二十根。以上為一料,分成十劑收存。另取米五升,造酒一碗,煮一份藥。經過一段時間後飲藥酒。

長松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黃精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黃精,釋名亦名黃芝、戊已芝、菟竹、鹿竹、仙人餘糧、救窮草、米舖、
野生薑、重樓、雞格、龍禦、垂珠。
氣味 (根)甘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補肝明目。用黃精二斤、蔓菁子一斤,共同九蒸九曬,研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米湯送下。常服有延年益壽的作用。
2、大風癩瘡(風邪入血,日久成癩,鼻壞色敗)。用黃精去皮,洗淨,取二斤曬乾,放在米飯上蒸到飯熟時,把藥保存好,經常服食。
3、脾胃虛弱,體倦乏力。用黃精、枸杞子等分,搗碎作餅,曬乾研細,煉蜜調藥成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開水送下。

黃精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沙參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沙參,釋名亦名白參、知母、羊​​乳、羊婆奶、鈴兒草、虎鬚、苦心。
氣味 (根)苦、微寒、無毒。
主治
1、肺熱咳嗽。用沙參半兩,水煎服。
2、突然發疝(小腹及陰中絞痛,自法出,幾欲死)。用沙參研細,每服一茶匙,酒送下。
3、婦女白帶。用沙參研細,每服二錢,米湯送下。

沙參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薺苠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薺苠,釋名 讀如齊尼。亦名杏參、杏葉沙參、甜桔梗、白面根。苗名隱忍。
氣味 (根)甘、寒、無毒。
主治 有關薺苠的其它資料
查詢「中草藥圖譜」
查詢「中藥偏方」
1 、強中、消渴(男子出精後,陰莖仍然堅挺,稱為“強中”;如同時有多飲多便現象,即屬“消渴”,能發癰疽)。用豬腎一個,黑大豆一升,加水一斗半,煮成一半。去渣留汁,再加薺、石膏各三兩,人參、茯苓、
磁石、知母、葛根、黃芩、栝樓根、甘草各二兩,同煮汁至三升。分三次服。此方名“石子薺湯”。又方:薺、大豆、茯苓、磁石、栝樓根、熟地黃、地骨皮、玄參、石斛、鹿茸各一兩,人參、沉香各半兩,共研細,加煮爛的豬肚子,搗勻成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服,鹽水送下。此方名“薺 丸”。
2、疔瘡腫毒。用生薺 根搗汁內服,外用藥渣敷瘡。三次可愈。
3、臉上黑泡。用薺 、肉桂各一兩,研細。每服一茶匙,醋湯送下。
4、中鉤吻毒(鉤吻的葉子類似一種芹類,誤採食後有生命危險)。用薺 八兩,加水六升,煮成三升。每服五合,一天服五次。

薺苠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甘草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甘草,釋名亦名蜜甘、蜜草、美草、 草、靈通、國老。
氣味 (根)甘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傷寒咽痛(少陰症)。用甘草二兩,蜜水灸過,加水二升,煮成一升半。每服五合,一天服兩次。此方名“甘草湯”。
2、肺熱喉痛(有灸熱)。用炒甘草二兩、桔梗(淘米水浸一夜)一兩,加入阿膠半斤。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3、肺痿(頭昏眩,吐涎沫,小便頻數,但不咳嗽)。用灸甘草四兩、炮乾薑二兩,水三升,煮成一半,分幾次服。此方名“甘草乾薑湯”。
4、肺痿久嗽(惡寒發燒,骨節不適, 嗽唾不止)。用灸甘草三兩,​​研細。每日取一錢,童便三合調下。
5、小兒熱嗽。用甘草二兩,在豬膽汁中浸五天,取出灸後研細,和蜜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,飯後服,薄荷湯送下。此方名“涼隔丸”。
6、嬰兒初生便閉。用甘草、枳殼各一錢,水半碗煎服。
7、小兒撮口風。用甘草二錢半,煎服, 令吐痰涎。再以乳汁點兒口中。
8、嬰兒慢肝風(目澀、畏光、腫閉,甚至流血),用甘草一指長,豬膽汁灸過,研細。以米汁調少許灌下。
9、兒童遺尿。用大甘草頭煎湯,每夜臨睡前服之。
10、小兒尿中帶血。用甘草一兩二錢,加水六合,煎成二合。一歲兒一天服盡。
11、小兒乾瘦。用甘草三兩,​​灸焦,研細,和蜜成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丸,溫水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
12、赤白痢。甘草一尺長,灸後劈破,以淡漿水一升半,煎至八合服下。
13、舌腫塞口(不治有生命危險)。用甘草煎成濃湯,熱嗽,隨時吐出涎汁。
14、口瘡。用甘草二寸、白礬一塊(如粟米大),同放口中細嚼,汁嚥下。
15、背疽。用甘草三兩,​​搗碎,加大麥粉九兩,共研細。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,做成餅子,熱敷疽上。冷了再換。未成膿者可內消,已成膿者早熟破。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。又方:甘草一兩,微灸,搗碎,浸入一升水中,經過一夜,攪水使起泡,把泡撇掉,只飲甘草水。
16、各種癰疽。用甘草三兩,​​ 微灸, 切細,浸入一半酒中;另取黑鉛一片,熔汁投酒中,不久取出,反复九次。令病人飲此酒至醉,癰疽自漸愈。又方:甘草二斤,捶碎,水浸一夜,揉取濃汁,慢火熬成膏,收存罐中。每服一、二匙。此方名“國老膏”。消腫去毒,功效顯著。
17、初起乳癰。用灸甘草二錢,新汲水煎服。外咂乳頭,免致阻塞。
18、痘瘡。用灸甘草、栝樓根等分,煎水服。
19、陰部垂癰(生於肛門前後,初發如松子大,漸如蓮子,漸紅腫如桃子。成膿破口,便難治好)。用甘草一兩、溪水一碗,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。自早至午,至水盡為度。劈開檢視,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。取
出細銼,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。溫服。兩劑之後,病熱好轉,但須經二十天,腫痛才會消盡。
20、陰部溫癢。用甘草煎湯,一天洗三、五次。
21、凍瘡發裂。先用甘草湯洗過,然後用黃連、黃芩共研為末,加水銀粉、麻油調敷。
22、湯火傷。用甘草煎蜜塗搽。

甘草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黃芪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黃芪,釋名亦名戴糝、戴椹、 草、百本、王孫。 (“芪”原作為“耆”)。
氣味 (根)甘、微溫、無毒。
主治
1、小便不通。用黃芪二錢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,溫服。小兒減半。
2、酒疸黃疾(醉後感寒,身上發赤、黑、黃斑)。用黃芪二兩、木蘭一兩,共研細。每服少許。一天服三次,酒送下。
3、白濁。用鹽炒黃芪半兩、茯苓一兩,共研細。每服一錢。
4、萎黃焦渴(每與癰疽發作,先後伴隨)。用黃芪六兩,一半生焙,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;另用甘草一兩,也是一半生用,一半灸黃。二藥共研細。每服二錢,一天兩次。也可以煎服。此方名“黃芪六一湯”。
5、老人便秘。用黃芪、陳皮各半兩,研細。另用大麻子一合,搗爛,加水揉出漿汁,煎至半乾,調入白蜜一匙,再煮過,把黃芪、陳皮末加入調勻服下。兩服可通便。可以常服。
6、血淋。用黃芪、黃連,等分為末,加麵糊做成丸子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。
7、少淋。用黃芪、人參,等分為末。另用蘿蔔四、五片,加蜜二兩,稍稍灸過後,蘸藥末吃下,以鹽水送服。
8、吐血。用黃芪二錢半、紫背浮萍五錢,共研為末。每服一錢,姜蜜水送下。
9、咳膿咳血,咽乾(這是虛熱,不可吃涼藥)。用黃芪四兩、甘草一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熱水送下。
10、肺癰。用黃芪二兩研細,每取二錢煎湯服。一天可服三、四次。
11、甲疽(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)。用黃芪二兩、茹一兩,醋浸一宿,加入豬油五合,微火煎成二合。去渣,取脂塗瘡上。一天三次。
12、胎動不安(腹痛,下黃汁)。用黃芪、芎各一兩,糯米一合,水一升,一起煮到半到。分次服下。
13、陰汗濕癢。用黃芪酒炒後研細,切熟豬心蘸著吃,有效。

黃芪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知母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知母,釋名亦名母、連母、母、貨母、地參、水參(水須、水浚)、蕁、
藩、苦心、心草。
氣味 (根)苦、寒、無毒。
主治
1、痰嗽。用知母、貝母各一兩,研細:巴豆三十枚,去油,研勻。每夜,切生薑三片,二面蘸上藥末,放在口裡細嚼嚥下,隨即睡覺。次日必瀉,痰嗽漸止。體弱者,不用巴豆。
2、久嗽氣急。用知母五錢(去毛切片,隔紙炒過)、杏仁五錢(薑水泡,去皮尖,焙過),同煎服。另以蘿蔔子、杏仁,等分為末,加米糊做成丸子。每服五十丸,薑湯送下,以絕病根。
3、妊娠不足月,腹痛欲產。用知母二兩,研細,和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粥送下。
4、紫癜風疾。用醋磨知母塗搽。
5、甲疽。用知母,燒存性,研末敷患處。

知母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

萎蕤 - 本草綱目 - 草部 - 李時珍

萎蕤,釋名亦名女萎、葳蕤、萎、委萎、萎香、熒、玉竹、地節。
氣味 ((根)甘、平、無毒。
主治
1、眼紅兼有澀、痛。用萎蕤、赤芍、當歸、黃連等分,煎湯熏洗。
2、眼見黑花,紅痛昏暗。用萎蕤(焙)四兩,每取二錢,略加薄荷、生薑、蜂蜜,同煎湯。睡前溫服,一天服一次。此方名“甘露湯”。
3、小便淋。用萎蕤一兩、芭蕉根四兩、滑石二錢,水煎,分三次服。
4、小便澀,發熱口乾。用萎蕤五兩,煎水服。
5、 後虛腫。用萎蕤、葵子龍膽、茯苓、前胡,等分為末。每服一錢,水煎服。

萎蕤,中國古籍,本草綱目,本草綱目-草部,李時珍